2019年8月7日美国著名化学家、诺奖得主凯利·穆利斯逝世
文史公曰:他是PCR之父,他的高度创新,将生物学划分为了两个时代:PCR前时代和PCR后时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启,PCR技术则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腾飞。。没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PCR技术的出现,彻底变革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等等。PCR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微量的遗传物质倍增数十亿次,对于科学界具有重要意义,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他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不拘放任,颇多议论。
PCR已经是生命科学工作者一项最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PCR技术叫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简单来讲,它能够在一个小小的试管中,将DNA片段轻易地复制上几百万倍!这一技术极其简单,所需的不过是一些搭建DNA的材料,一些酶,以及一些温度的变化而已。
比如要找到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就要从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分析。
穆利斯1944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哥伦比亚一个农民之家。
20世纪50年代,穆利斯即对化学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还是一名高中生时就学会了如何用化学方法合成和制造用于火箭推进的固体燃料。因此,他在大学时期理所当然选择了化学专业。
1966年,穆利斯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系。
1972年,穆利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其研究工作集中于如何合成蛋白质、研究蛋白质的结构。
在经历两年博士后工作后,穆利斯随后前往生物技术公司Cetus任职。负责合成寡核苷酸。穆利斯在Cetus做了7年的DNA化学家。
在化学上充满天赋的穆利斯很快开发出了计算机自动合成程序,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1981年,穆利斯当上了实验室的负责人。
198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穆利斯载着在Cetus公司工作时认识的女友从旧金山前往乡下度过周末。
汽车行驶在蜿蜒盘旋的128号公路上,此时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扩增DNA片段时,如果同时添加两条引物,分别扩增正义链和反义链,那么只要引物足够,岂不是可以无限循环地扩增下去!
穆利斯马上靠边停车,开始演算,这种扩增方法,每个循环得到的DNA都是上一循环的二倍,那么循环10次DNA就能扩增1000倍,循环个30次就能达到10亿倍!
这个效率过于惊人,而且这个思路也太简洁了,在反复查阅资料之后,穆利斯依然无法相信之前竟然没人想到过这种方法。穆利斯很快在公司科研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新发现,然而并未得到认同。
当时他和女友感情也出了状况,这一实验的进度也被严重拖后了。直到1984年,在Cetus公司的技术员的帮助下,PCR技术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扩增了一个110bp的人源蛋白基因片段。并发表了Science论文。
1993年,因发明高效复制 DNA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也就是发明PCR技术,穆利斯和迈克尔·史密斯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获得日本国际奖。
获得诺奖后,穆利斯说,他是在从伯克利开车去门多西诺的途中想到这一突破,在一条黑暗的路上,他“灵光一闪解决了DNA化学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1990年获美国的威廉姆·艾伦纪念奖。
1991年获国家生物技术奖和《研究与进展》杂志年度科学家。
在1992年获加利福尼亚科学家年度奖。
1993年获托马斯·爱迪生奖。
1998年入选国家发明家名人录。
1998年,穆利斯还写了一本幽默的自传《心灵裸舞》,在这本自传中,他质疑HIV病毒导致艾滋病,认为并无足够的科学根据,还公开表示他对占星术的支持。穆利斯的这些言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2019年8月7日,穆利斯因肺炎去世,享年74岁。
凯利·穆利斯(Kary Banks Mullis,1944年12月-2019年8月7日),美国著名化学家。
#历史上的今天#
[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