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务器

美国气候问题学者:不要质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在英国格拉斯哥如火如荼地进行,某些西方政客对中国的指责又“如约而至”。美国总统拜登对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没有作出承诺”表示“失望”,前总统奥巴马批评中国和俄罗斯“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还有一些所谓的“环保人士”声称,中国在COP26大会上作出的表态“没有新意”。

  这些毫无依据且充满偏见的指责,遭到了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日前,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气候科学家、公共政策与环境学助理教授安吉尔·徐(Angel Hsu),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别急着质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一文,为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努力正名。

  “在对中国指手画脚之前,必须先了解中国的处境,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行动。”文章指出,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是中国最根本的气候政策之一。早在COP26召开之前,中国就关闭了数千家煤矿,并宣布不再投资海外煤矿。只是,最近全球遭遇严重的能源危机,中国也未能免于“电荒”,才不得不暂时提高煤炭产量。

  安吉尔认为,眼下的困境恰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决心。它证明,一个曾经如此依靠化石燃料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国家,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却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其转型规划。

  “能源专家将中国从传统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变比喻为巨轮调头:必须先克服巨大的惯性,才能在不同的方向上产生足够的动力。中国这艘巨轮还在调头中。”文章指出,十多年来,中国逐渐摆脱对煤炭的依赖——2009年煤炭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还占到七成以上,到2020年已降至57%左右。不过,转变也带来了挑战。当能源需求意外飙升、可再生能源产能又跟不上时,一些地方出现了电力短缺。为了不让民众在这个冬天挨冻,中国政府暂时扩大煤炭生产——但这绝非违背气候承诺,恰恰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努力履行职责的表现。

  文章进一步解释说,面对气候问题带来的能源危机,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导致得克萨斯州陈旧的电力系统全面崩盘,州政府官员却将大规模停电的原因归咎于发展“可再生能源”;而中国政府将此次危机看作加快绿色经济转型的契机,此后将加速淘汰煤炭,叫停或遏制高排放高耗能项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美西方经常攻击中国的气候统计数据“不透明”,但安吉尔认为,中国政府面对能源短缺时采取的灵活政策和坦率态度,正是“透明”和“进步”的标志。这种开放的态度,并非受到多边谈判的压力使然,而是来自这样一种信念:遏制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对中国的福祉而言至关重要。

  安吉尔从20年前就开始研究中国环境和气候政策,对中国知之甚多,也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的历程。她指出,尽管有人批评北京的“(气候)目标不够雄心勃勃”,但中国政府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其制定的所有主要目标。有卫星数据表明,中国正走在提前实现2030年碳排放削减目标的道路上。

  反观美国,在“违背承诺”这方面过于积极——2020年,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唯一退出该协定的缔约国;美国在“兑现承诺”这方面又过于迟缓——直到本次COP26大会,美国才第一次掏出真金白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时离许诺之日已经过去了12年。

  “以实则治,行胜于言。”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希望美方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尽快提出并认真执行减排措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美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美国服务器网联系。

[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